2022年8月15日 星期一

星雲大師好文分享〈四依止〉


(文章來源 : http://books.masterhsingyun.org/ArticleDetail/artcle9288)

星雲大師的這篇四依止,講得十分好。 細細讀過,令自己受益良多。

歡迎透過連結前往閱讀 ~


我曾經在我的文章〈我們住在哪裡?〉中說過,佛陀告訴我們,不可以住於色、聲、香、味、觸、法等六塵裡,不可以住於財、色、名、食、睡等五欲之中;因為五欲六塵會蒙蔽我們的心性,不能自在,不能解脫,只有增加煩惱。

 

那我們要住在哪裡呢?當然,佛法是我們信仰的,我們要住在信仰裡,住在佛法裡。但是廣大無邊的佛法很多,你能住在「四依止」裡,大概就能成為標準的佛教信徒了。所謂「四依止」,就是:

 

第一、依法不依人:現在的人,有的依神不依佛,有的依師不依佛,有的人依於異說,不依佛法;尤其,佛教裡依人入道的太多了。佛弟子對大德敬重,這當然很重要;最初依人學法,也不能否定這個過程。但是,真理最後要「依法不依人」,佛陀本身也是如此。所以我們要注重「依法不依人」,其意義最為正確。

 

第二、依智不依識:「識」,有所謂六識,眼、耳、鼻、舌、身、意,再加末那識、阿賴耶識共八識,或者還有更多微細的唯識學說法。

 

「識」雖然是生命的根本,但是生活中的「識」是分別意識,裡面有很多的差異、雜亂;等於一張過分的五彩圖畫,已經分不清主題了;也如一個女人濃妝豔抹,已分辨不出細膩的氣質了。「智」是般若,所謂大圓鏡智,你是什麼樣子,就還給你一個本來面目,所以我們倡導「依智不依識」。

 

第三、依義不依語:全世界的各種語言不只百種之多,哪一種語言才是佛法?其實,語言只是一種符號,不得說我依英文、依法文、依日文、依華文;最重要的,不管哪種語言,都是用來詮釋佛法義理的,我們最終還是要「依義不依語」,也就是要依個中的道理、意義。

 

比方說因果、緣起、佛性、三法印、四聖諦,不論用什麼語言闡述,它都是佛陀親口說出,意義都同一個。南北傳的佛教也好,原始、現代的佛教也好,真理、真義是不會改變;語言只是工具,如標月之指,當你得月時要忘指,不能不「依義不依語」。

 

第四、依了義不依不了義:佛法在佛世時,也有接引眾生的方便法,我們承認方便的重要。但是這些方便,等於是小學、中學的程度,還不高,只能用這種簡單的道理來接引他,給他利益,給他歡喜。換句話說,佛法有了義、不了義;不了義是方便道,了義才是究竟的解脫道。所謂般若是解脫道、菩提心是解脫道,這許多佛法修行的究竟目標,就是讓人解脫煩惱,離苦得樂。萬種的方便,歸根究柢,就是人生要喜悅、要解脫、要超越,要讓每一個眾生都能得度,和我佛如來同樣地把精神、心胸擴大到虛空,那才是真正的佛心佛意。

 

所以四依止:一、依法不依人,二、依智不依識,三、依義不依語,四、依了義不依不了義,我認為佛教徒應該以此作為學佛的準則、信仰的準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因為我不掛網,所以回復訊息的時間不定! 若有疑問請善用搜尋框或Ctrl+F查找先,謝謝。

整個人生只是一場大幻覺,您在當中尋找什麼?

  找到一個人生最值得解決的問題,然後盡心盡力來解決這個問題,這樣的人生可能好過只有解決許多普通的問題。問題所帶來的後續應處呈現了一個人生命的資源配置型態。 許多人在生命順遂的時候往往很難察覺許多行為相應的不良後果,寧願積極的把握眼前的良好現象並想要不斷的繁衍下去,這不能說是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