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24日 星期六

淨空法師:【善護己念,深契中道,自然遠離一切煩惱】

 

善護意業,善護己念
失念沒關係,失念是忘掉了,不要自己責備自己。為什麼?這是煩惱習氣產生的現象,才知道自己煩惱習氣有多重。知道之後(這種煩惱習氣是叫我們繼續搞六道輪迴,出不了三界,出不了輪迴),那我們就得非常認真,把這樁事情當作自己第一樁大事來辦,其他的全是小事,可有可無,可以辦、可以不辦。為利益自己的事情決定不要去幹,為什麼?決定障礙自己往生。你還要利益,你捨不得離開這個世間,你對於娑婆還有留戀,這要不得。為利益眾生的可以;為利益眾生,做了也不要放在心上,作而無作,無作而作,這就對了。為什麼利益眾生的事情要幹?要報眾生恩,現在眾生多苦,有機會幫助他離苦得樂,這個事情不能不幹。幹了等於沒幹,不放在心上,放在心上這是善業,來生所感的是三善道。這是真正學佛人最基本的一個理念,一定要守住。 所以這裡念老說,善護意業為首要。「是即菩薩善護己念」,自己的念頭,這是正行。「由於深契中道,正定常寂,了達真源,遠離生滅。自然遠離一切煩惱之垢,是以意業,清淨無染」,這是一段,這一段是註解裡頭最重要的一段話。我們為什麼要這麼做?這就是由於善護念頭是深契中道。中道是二邊不住,就是清淨無染,跟經題上「清淨平等覺」相應,清淨平等覺是真正的大菩提心。我們沒有能力,我們守不住,不得已就用阿彌陀佛名號來代替,這是淨宗無比殊勝的方便,也唯獨這個法門專有,其他法門裡頭沒有。 我初學佛的時候,章嘉大師教我一句咒語,六字大明咒,藏傳佛教,跟我們念阿彌陀佛一樣,到處都是,「唵嘛呢叭咪吽」。老師教我念,我向大師請教這句咒語什麼意思,他告訴我:唵,這梵語翻過來的,代表身,嘛呢是蓮花,叭咪是保持,後面那個吽是意,意業。你把這翻成中國意思就看懂了,身蓮花保持意(意業),口業在身裡頭,身裡頭包括口業。外國的文法是這麼排法的,身蓮花保持意;我們中國人的是,保持身意像蓮花一樣,我們中國人是這樣說法的。蓮花出污泥而不染,清淨的意思。這句話常常放在心上,幫助你自己回歸清淨心;再提升,回歸平等心,好!所以藏傳普遍,不管學哪一派,統統都念這一句,唵嘛呢叭咪吽,到處都看得到,他們寫在牆壁上、寫在石頭上、寫在樹上,到處你都能看到。 這個意思也很好,但是不如念阿彌陀佛好。阿彌陀佛的意思你看,翻成中國意思,阿翻作無,彌陀翻作量,佛翻作覺,無量覺。得到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諸佛讚歎,龍天善神擁護,比六字大明咒要殊勝,往生決定提升品位。蕅益大師說得好,品位高下,決定在念佛功夫的淺深。我們現在沒功夫,念念就忘掉了,念念就忘掉了,念個幾分鐘就忘掉了。如果能念個半小時不忘掉,念一小時不忘掉,念兩小時不忘掉,就是能夠相續,不失念,這就是功夫,這個功夫都幫助你提升品位。沒功夫是下三品,下三品也有上中下三品。所以要能夠一天不丟失、兩天不丟失,養成這個習慣。為什麼會丟失?說老實一句話就是沒放下,還有牽腸掛肚,許許多多的事情在纏繞著你,把你這個念頭不知不覺轉過去了,就這麼個原因,所以根本還是在放下。真正放下,我們只走一條路,求生淨土,其他的統統不要了。在這個世間學菩薩,作而無作,無作而作,只把這句佛號放在心上,這叫真正善護意業。 ----------------------------------------------------------------- 本文節錄自【2014淨土大經科註】235集 ----------------------------------------------------------------- 華藏衛視官網 http://www.hwazantv.com 華藏衛視facebook   / hwazantv   華藏衛視Youtube頻道    / hwazantv   華藏衛視WeChat 微信ID:hwazan-tv



2025年5月10日 星期六

全部生命系列 ── 中道共修( 2025.7.1~8.31 )

 

圖片連結本文來源網站


中道,中道到底
共修|7.1~8.31 ,在心中打開一個空間,推動生命正向的轉變


中道,是所有大聖人領悟真實後對人間的告白,更是貫通東西方智慧領域的關鍵。面對時代的劇變、立場的衝突、人生的起伏,中道是我們最需要的智慧與實踐,也是未來人類全新的正常。

走上醒覺的路,無論是為了答覆真實的問題、解開生死的疑惑、療癒身心或感情的創傷,最後一定會走上中道,也只可能走上中道,不可能不是這樣子。

「中道,中道到底」是楊定一博士第六次帶領的全球共修,陪伴大家輕鬆而享受地投入練習,與理論做直接的整合,在心中打開一個可以接受事實、接受眼前、接受現象千變萬化的空間,推動生命正向的轉變。


內容音檔可不限次數聆聽,歡迎您一同參與,推動生命正向的轉變~



不著心緣相

 

圖示連結本文來源網站


不著言說相、不著文字相、不著心緣相,馬鳴菩薩在《起信論》裡頭教給我們的,你用什麼心學佛。你必須有這樣的心態,讀經不著文字相,聽經不著言說相。不但文字、言語不著,因為文字是言語的符號,都不應該執著,不執著名字相,名詞術語。像無著、法界、無上菩提,這都是名字相,名字相是假設的,假名,你喜歡起個什麼名字都可以,為了教學方便起見,起這麼多名相。佛教教學的專有名詞不能執著,它是假的,它是方便法,它不是真實。


不執著心緣相,心緣相就是我想這個是什麼意思、這一段什麼意思、這一句什麼意思,這是你的心緣相。統統都不著,那聽經、讀經,這是幹什麼?給諸位說,聽經、看經都是修定,讓你的心在文字上、在言語上,你不緣其他的,其他的妄念、雜念都入不進來,這是修定。


定能開慧,到智慧一開的時候,這經的意思全部都明白了,而且一點都不錯,你悟出的意思就是佛當時講的意思,你契入境界了。如果你著三種相的話,這就是凡夫,用現在話,佛學,不是學佛,是佛學,完全用自己的意思來解釋。這是佛法真正的難處。


佛法的修學就是戒定慧,修戒定慧的方法也無有定法。戒定慧本身不是定法,修學戒定慧亦無定法。你要理解戒定慧的精神是什麼,精神就是制心一處,沒有別的。你的心到處亂跑,胡思亂想,如何把它收起來集中在一處,這就是精神之所在。


戒是止惡防非,怕你起惡念、起惡言、做惡事,防止,這是戒律的真實義。定是收心,像前面我們常說的,放下執著是阿羅漢的定,比世間定高。世間定只到四禪八定,他還是有執著。阿羅漢把執著放下了,定功就超過非想非非想處天,就超越了,他就出了六道輪迴,所以是小乘定。雖然是小乘,跟世間法一比,它高太多了,世間法比不上。


大乘的定是不起心、不動念,不起心、不動念一般說這成佛了。在什麼時候?就在日常生活當中,從早到晚,六根接觸六塵境界不起心、不動念,他樣樣清楚,沒有執著、沒有分別、沒有起心動念,無有定法,是真的,不是假的,真功夫!大成就!跟諸佛如來走一條路,一個方向。所以一切不可取、不可說,非法也非非法,不准你起心動念,用這個態度跟佛學,聽佛講經說法,遵守佛的教誡去修行,成就快!


恭錄自淨土大經科註(第五五八集) 檔名:02-037-0558


你們這些懂得真相是什麼的人

  netti nett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