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繞佛塔的功德非常大。在臺灣一個可以右繞佛塔的地方是佛光山。《右繞佛塔功德經》佛陀開示繞塔有無上利益:遠離八難、具妙色身、儀貌端正、生於王侯尊貴之家、富貴多財、得生天上、得好音聲…終究得證圓滿佛果。造訪佛光山,不要忘記體會右繞佛塔,也請記得虔誠禮敬佛牙舍利。
佛光山目前有每週六16:30的繞塔修持時間(若欲參加建議先致電詢問),如果是自己繞塔,記得先弄清楚繞塔的方向順序(文殊塔→觀音塔→地藏塔→普賢塔)再展開繞塔喔!
相關資訊:
佛光大佛繞塔修持(可直接點選文字前往瀏覽)
文章出處: https://book.bfnn.org/books/0845.htm
感恩尊敬的大德師父💐
近日,楊定一博士的《中道:未來的靈性道路》已問世,其所能帶給生命的效益如何?唯證方知。讓自己活在真實,這一生也不枉來。
至道無難 唯嫌揀擇 但莫憎愛 洞然明白 毫釐有差 天地懸隔
欲得現前 莫存順逆 違順相爭 是為心病 不識玄旨 徒勞念靜
圓同太虛 無欠無餘 良由取捨 所以不如 莫逐有緣 勿住空忍
一種平懷 泯然自盡 止動歸止 止更彌動 唯滯兩邊 寧知一種
一種不通 兩處失功 遣有沒有 從空背空 多言多慮 轉不相應
絕言絕慮 無處不通 歸根得旨 隨照失宗 須臾返照 勝卻前空
前空轉變 皆由妄見 不用求真 唯須息見 二見不住 慎勿追尋
纔有是非 紛然失心 二由一有 一亦莫守 一心不生 萬法無咎
無咎無法 不生不心 能隨境滅 境逐能沉 境由能境 能由境能
欲知兩段 元是一空 一空同兩 齊含萬象 不見精麤 寧有偏黨
大道體寬 無易無難 小見狐疑 轉急轉遲 執之失度 必入邪路
放之自然 體無去住 任性合道 逍遙絕惱 繫念乖真 昏沉不好
不好勞神 何用疏親 欲取一乘 勿惡六塵 六塵不惡 還同正覺
智者無為 愚人自縛 法無異法 妄自愛著 將心用心 豈非大錯
迷生寂亂 悟無好惡 一切二邊 良由斟酌 夢幻空華 何勞把捉
得失是非 一時放卻 眼若不眠 諸夢自除 心若不異 萬法一如
一如體玄 兀爾忘緣 萬法齊觀 歸復自然 泯其所以 不可方比
止動無動 動止無止 兩既不成 一何有爾 究竟窮極 不存軌則
契心平等 所作俱息 狐疑淨盡 正信調直 一切不留 無可記憶
虛明自照 不勞心力 非思量處 識情難測 真如法界 無他無自
要急相應 唯言不二 不二皆同 無不包容 十方智者 皆入此宗
宗非促延 一念萬年 無在不在 十方目前 極小同大 忘絕境界
極大同小 不見邊表 有即是無 無即是有 若不如是 必不須守
一即一切 一切即一 但能如是 何慮不畢 信心不二 不二信心
言語道斷 非去來今
再次深深感恩
法,真正該說的是總綱領。大部分的法說仍脫離不了框架。而本來無一物。為權巧說法,假立「心」字開諸言說,仍應脫離框架才是。有些框架設了是為套牢人或者說是心;有些框架設了是為了涵容一切,當中的差別須自己體察。有時並非頭腦不靈光的問題,而是心以為如何的「錯誤」,誘導了頭腦「錯誤配置」而開展出一連串將來仍須有所調整的方向。
要跳脫框架仍須先注意到框架並且清楚本來無一物,是自己一層又一層的加上限制或有所被覆,總歸是自己的問題。解鈴還須繫鈴人,天賜仍是心有所向而有,生命的終點並非結束而是回歸,「無常念念至,恆與死王居」,大德的勸勉主要還是要讓眾生保握可貴的生命,找回真正的自己,以免陷得太深而諸惱叢生,要回頭自然感到障礙重重,一生又就這樣過了。識不害人,會害自己的也只可能是自己--自己的無明愚痴。
切莫執著還以為非如何不可,種種頭腦的東西是虛幻的,不清楚這點仍又要被騙走;真正清楚這點,則自然為所該為、心無罣礙。而這裡顯然是個選擇,也是必然。
生命,活出沒有得失心。
有,也好;沒有,也好,
沒有得失心。
It's all OK.
給,也好;不給,也好,
沒有得失心。
It's all OK.
做,也好;不做,也好,
沒有得失心。
It's all OK.
拒絕該拒絕的,也好;接受該接受的,也好,
沒有得失心。
It's all OK.
了結該了結的,也好;連接該連接的,也好,
沒有得失心。
It's all OK.
沒有得失,一片空明,
自然沒有餘孽運作的可能。
做人處事若說錯手輕則讓自己亡益,重則讓自己毀局,俗手則是不斷的讓自己亡益甚至毀了許許多多的局且難以察覺。我們都可能在某個時候發現自己做錯了什麼而內心暗自決定有所更正,這是對錯手的反省,然而卻往往無法察覺到俗手造成的危害而長久的活在錯誤當中。
造成俗手、錯手的原因是俗見與錯見。因因循俗見而有俗手;因循錯見而有錯手。當愈想取得更多的利益,卻也可能陷得愈深並甘於如此,反而不得不因小失大。人的頭腦對大小、多少等想計,往往可能有不少誤解。俗手之害過於錯手在於無法或難以察覺而不得不持續受害,於是害自己的為何、耽誤自己的是誰?答案其實已很清楚,就是自己的俗見與錯見。
一個人要能正思維而不盲從,智慧與永勇是需要具備的。而真正的智慧在於平等心的自然流露,並非頭腦想計的「平等」、「平衡設計」。有些人總想讓自己活在更高的維度,卻將著眼點放在皮毛的鑽研,於是終其一生只得皮毛,以之宣教自有其不正之處。想不到的是一切是沒有維度的維度,非頭腦可以想計的。愈想愈深愈陷,誤解自然開展起來。人生的冤枉路也可以走得很精彩,然而若無法負擔溫情過後的失落,則或許一些享受、耽溺不可謂是好。把握生命,活在正向的中立性,是您、我人生路上可以試著完成的功課。
提醒自己不貪。
吃多也未必消化得了、消化得好。
所以最好吃多少是因人而異。
學習也是一樣。
學習,是一連串聚沙成塔,點點滴滴滿足的過程,
不積跬步,無以致千里。
只是,塔終究要還歸於沙,
重點在這之中帶出了什麼。
又流水之為物也,不盈科不行,
所以毫不投機取巧反而是為學成就的捷徑。
而不知如何學起,
則不妨把自己看得笨一些,
多些勤勉好好的做,就算做得看似守拙,
也拙的夠純,
這當中的反復也足以讓自己有所領悟。
學習,
是方方面面的事,
總不要落得聰明反被聰明誤的下場才好,
以免心為物役,主從倒置,甘住顛倒。
文末,以《心經》的最後一句祝福大家,
那是一句成就圓滿的咒語 ─
一切皆達彼岸。
Gate gate pāragate pārasaṃgate bodhi svāhā
本段文字摘自楊定一:向內轉 vs. 中道(YouTube)標題介紹
我們常講「回轉到內心」,而回轉到內心最好的方式也就是採用中道,或友善的中立性。這個機制含著怎樣的奧秘,而可以為我們消除修行或追求真實路上的阻礙,帶領我們回歸存在的家? 這個星期,楊定一博士的分享為我們闡述這個機制,撫平頭腦的不安與困惑,讓我們一同走上回到心的路,一起回家。
內容要點:
一切的答案不在外在,在內心。中道的中心理念是臣服--Let it be,把樣樣都放過,回轉到真正的自己。一切都好。
以個人生命的經歷作為小我觀察的出發,
在自己的角度,一切所歷是眾因緣「簇合」而成。
以白直的話來表達,
許多美好的成果、得之不易的品物、正確的方向、......等生命中的現象,
都不是光靠自己一個人的努力、能力所能取得、辦到。
所謂集體的聰明,在於無限的平等心當中的流露,往往可以見證生命的奇蹟。
許多難以突破的關卡、生命陰鬱的闇殼,是眾善的運作而能超越、讓心脫離,
這種超越、脫離(不是生命的了斷)是瞬間的,並不是逐漸的。
讓生命透進光的,是不愚昧的平等心使然,也是堅定正確信仰的嶄露--那些不違古來大聖人種種提點的信仰。
先把自己做好,學做好一個好人,再學辦好事,
有世間法的基礎,就有能力學出世間法。
這樣的提醒,反而是成道的「捷徑」,可以減少很多的虛耗。
千經萬論,都同樣的可以將您、我帶到真實的大門口,
只是接著自己要不要走進去還是進進出出,
仍憑自己的信念,
更好的說法是願力。
願力是一種推進力,在人的生命中要成就什麼,願力是十分重要的。
沒有發過願者、願力不夠者,即使透過千經萬論被帶到真實的大門,
仍可能只是見證了這些,而難以或不會自真實的大門一門深入,
是的,被現象、世界帶回頭。
不少堅定信仰者已安然於真實門中活出生命的光。
若要讓自己的生命活在真實中,
請向著這些已然成就的大聖人們好好的發個願--讓自己醒覺,不要再迷失。
現時世間變化的步調是倍數快的,或許快到不得不讓人奉行除法的人生,
好讓自己專注在正確的方向。
許多新的AI應用工具帶來了眼花撩亂的開展,
是危機也是轉機,
而正思維及紮實的基礎能力反而可以順應這些轉變而不是被牽著鼻子走。
所謂的前沿科技也或許可以表達為末端的物質匯聚,
差別只在自己怎麼看。
一味追逐前沿科技,被現象牽著鼻子走,人也可能愈活愈迷惘、愈個性化。
畢竟一些被普遍使用的AI工具是強大的整合利器,但不是如同人心能感受的發揮器,
可以帶出許多的知識卻也容易造成不安定的現象。
心為物役,自然迷失而更難窺見真實。
比如一個人有物質的財富,其實是過去財富布施的「前因」所帶出的「後果」。
因為財富的布施,那股業力帶給許多生命利益,
轉啊轉的然後回到自己的身上而富有。
舉例來說,Buffett之所以非常富有,
主要是因其過去曾行財富大布施而有現世的巨額財富,
至於其備受推崇的投資理念、技術及公司經營只是附帶的產物,
Buffett買進什麼股票標的、相關看法等其實都只是掩眼的現象。
非其這麼富有的真正原因,
業力也可以被很現實的註解。
是的,他注定富有,
而且未來還會大富有,也只是如此。
原因是,他是個奉行財富大布施、利益生命的行者。
想要有錢且能安心,請善待生命並且奉行財富布施,
當然如果能成就布施波羅蜜(布施解脫)則更好。
眾善和合不思議,許多的成功在自己的角度非是小我的聰明所能做到,
而是美好的眾匯聚而自然達到,
自己的付出、努力其實是微不足道的。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毀而毀人,也自有其極深的演繹而非人的認識能夠理解。
眾善合和,一切感恩。對生命真誠的感恩是人生的必修課,
有別於口是心非的謝謝,
是因自己的渺小而見證生命力量的奇蹟因而沒有了妄念的白直感謝。謝謝。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➊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無所有相,即是真實。由相無相,應見如來。➋
以上兩句法語出處:
➊ https://tripitaka.cbeta.org/T08n0235_001
CBETA 電子佛典集成 » 大正藏 (T) » 第 8 冊 » No.0235 » 第 1 卷
T08n0235_001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第1卷
No. 235 [Nos. 220(9), 236-239]
➋ https://tripitaka.cbeta.org/mobile/index.php?index=T08n0237_001
大正新脩大藏經 第08冊 第 1 卷
No.237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1卷)【陳 真諦譯】
No. 237 [Nos. 220(9), 235, 236, 238, 239]
右繞佛塔的功德非常大。在臺灣一個可以右繞佛塔的地方是佛光山。《右繞佛塔功德經》佛陀開示繞塔有無上利益:遠離八難、具妙色身、儀貌端正、生於王侯尊貴之家、富貴多財、得生天上、得好音聲…終究得證圓滿佛果。造訪佛光山,不要忘記體會右繞佛塔,也請記得虔誠禮敬佛牙舍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