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7日 星期五

你們這些懂得真相是什麼的人

 


netti netti

2025年6月22日 星期日

好文分享: (健康2.0)權威期刊證實「按摩臉部」幫大腦排毒!預防失智、巴金森氏症 高齡也有效

 

(摘自原文)

「科學家們發現了一種簡單且無創的方法,透過輕柔按摩臉部和頸部,就能顯著增加大腦廢物清除效率......。」


詳原文,敬附連結,歡迎前往閱覽。很好的保健上的發現!

https://health.tvbs.com.tw/medical/355670


2025年6月7日 星期六

不會後悔的是...

互動文字效果

生命中會後悔的,是沒有選擇當個好人好好做人

翩翩蝶影

2025年5月24日 星期六

淨空法師:【善護己念,深契中道,自然遠離一切煩惱】

 

善護意業,善護己念
失念沒關係,失念是忘掉了,不要自己責備自己。為什麼?這是煩惱習氣產生的現象,才知道自己煩惱習氣有多重。知道之後(這種煩惱習氣是叫我們繼續搞六道輪迴,出不了三界,出不了輪迴),那我們就得非常認真,把這樁事情當作自己第一樁大事來辦,其他的全是小事,可有可無,可以辦、可以不辦。為利益自己的事情決定不要去幹,為什麼?決定障礙自己往生。你還要利益,你捨不得離開這個世間,你對於娑婆還有留戀,這要不得。為利益眾生的可以;為利益眾生,做了也不要放在心上,作而無作,無作而作,這就對了。為什麼利益眾生的事情要幹?要報眾生恩,現在眾生多苦,有機會幫助他離苦得樂,這個事情不能不幹。幹了等於沒幹,不放在心上,放在心上這是善業,來生所感的是三善道。這是真正學佛人最基本的一個理念,一定要守住。 所以這裡念老說,善護意業為首要。「是即菩薩善護己念」,自己的念頭,這是正行。「由於深契中道,正定常寂,了達真源,遠離生滅。自然遠離一切煩惱之垢,是以意業,清淨無染」,這是一段,這一段是註解裡頭最重要的一段話。我們為什麼要這麼做?這就是由於善護念頭是深契中道。中道是二邊不住,就是清淨無染,跟經題上「清淨平等覺」相應,清淨平等覺是真正的大菩提心。我們沒有能力,我們守不住,不得已就用阿彌陀佛名號來代替,這是淨宗無比殊勝的方便,也唯獨這個法門專有,其他法門裡頭沒有。 我初學佛的時候,章嘉大師教我一句咒語,六字大明咒,藏傳佛教,跟我們念阿彌陀佛一樣,到處都是,「唵嘛呢叭咪吽」。老師教我念,我向大師請教這句咒語什麼意思,他告訴我:唵,這梵語翻過來的,代表身,嘛呢是蓮花,叭咪是保持,後面那個吽是意,意業。你把這翻成中國意思就看懂了,身蓮花保持意(意業),口業在身裡頭,身裡頭包括口業。外國的文法是這麼排法的,身蓮花保持意;我們中國人的是,保持身意像蓮花一樣,我們中國人是這樣說法的。蓮花出污泥而不染,清淨的意思。這句話常常放在心上,幫助你自己回歸清淨心;再提升,回歸平等心,好!所以藏傳普遍,不管學哪一派,統統都念這一句,唵嘛呢叭咪吽,到處都看得到,他們寫在牆壁上、寫在石頭上、寫在樹上,到處你都能看到。 這個意思也很好,但是不如念阿彌陀佛好。阿彌陀佛的意思你看,翻成中國意思,阿翻作無,彌陀翻作量,佛翻作覺,無量覺。得到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諸佛讚歎,龍天善神擁護,比六字大明咒要殊勝,往生決定提升品位。蕅益大師說得好,品位高下,決定在念佛功夫的淺深。我們現在沒功夫,念念就忘掉了,念念就忘掉了,念個幾分鐘就忘掉了。如果能念個半小時不忘掉,念一小時不忘掉,念兩小時不忘掉,就是能夠相續,不失念,這就是功夫,這個功夫都幫助你提升品位。沒功夫是下三品,下三品也有上中下三品。所以要能夠一天不丟失、兩天不丟失,養成這個習慣。為什麼會丟失?說老實一句話就是沒放下,還有牽腸掛肚,許許多多的事情在纏繞著你,把你這個念頭不知不覺轉過去了,就這麼個原因,所以根本還是在放下。真正放下,我們只走一條路,求生淨土,其他的統統不要了。在這個世間學菩薩,作而無作,無作而作,只把這句佛號放在心上,這叫真正善護意業。 ----------------------------------------------------------------- 本文節錄自【2014淨土大經科註】235集 ----------------------------------------------------------------- 華藏衛視官網 http://www.hwazantv.com 華藏衛視facebook   / hwazantv   華藏衛視Youtube頻道    / hwazantv   華藏衛視WeChat 微信ID:hwazan-tv



2025年5月10日 星期六

全部生命系列 ── 中道共修( 2025.7.1~8.31 )

 

圖片連結本文來源網站


中道,中道到底
共修|7.1~8.31 ,在心中打開一個空間,推動生命正向的轉變


中道,是所有大聖人領悟真實後對人間的告白,更是貫通東西方智慧領域的關鍵。面對時代的劇變、立場的衝突、人生的起伏,中道是我們最需要的智慧與實踐,也是未來人類全新的正常。

走上醒覺的路,無論是為了答覆真實的問題、解開生死的疑惑、療癒身心或感情的創傷,最後一定會走上中道,也只可能走上中道,不可能不是這樣子。

「中道,中道到底」是楊定一博士第六次帶領的全球共修,陪伴大家輕鬆而享受地投入練習,與理論做直接的整合,在心中打開一個可以接受事實、接受眼前、接受現象千變萬化的空間,推動生命正向的轉變。


內容音檔可不限次數聆聽,歡迎您一同參與,推動生命正向的轉變~



不著心緣相

 

圖示連結本文來源網站


不著言說相、不著文字相、不著心緣相,馬鳴菩薩在《起信論》裡頭教給我們的,你用什麼心學佛。你必須有這樣的心態,讀經不著文字相,聽經不著言說相。不但文字、言語不著,因為文字是言語的符號,都不應該執著,不執著名字相,名詞術語。像無著、法界、無上菩提,這都是名字相,名字相是假設的,假名,你喜歡起個什麼名字都可以,為了教學方便起見,起這麼多名相。佛教教學的專有名詞不能執著,它是假的,它是方便法,它不是真實。


不執著心緣相,心緣相就是我想這個是什麼意思、這一段什麼意思、這一句什麼意思,這是你的心緣相。統統都不著,那聽經、讀經,這是幹什麼?給諸位說,聽經、看經都是修定,讓你的心在文字上、在言語上,你不緣其他的,其他的妄念、雜念都入不進來,這是修定。


定能開慧,到智慧一開的時候,這經的意思全部都明白了,而且一點都不錯,你悟出的意思就是佛當時講的意思,你契入境界了。如果你著三種相的話,這就是凡夫,用現在話,佛學,不是學佛,是佛學,完全用自己的意思來解釋。這是佛法真正的難處。


佛法的修學就是戒定慧,修戒定慧的方法也無有定法。戒定慧本身不是定法,修學戒定慧亦無定法。你要理解戒定慧的精神是什麼,精神就是制心一處,沒有別的。你的心到處亂跑,胡思亂想,如何把它收起來集中在一處,這就是精神之所在。


戒是止惡防非,怕你起惡念、起惡言、做惡事,防止,這是戒律的真實義。定是收心,像前面我們常說的,放下執著是阿羅漢的定,比世間定高。世間定只到四禪八定,他還是有執著。阿羅漢把執著放下了,定功就超過非想非非想處天,就超越了,他就出了六道輪迴,所以是小乘定。雖然是小乘,跟世間法一比,它高太多了,世間法比不上。


大乘的定是不起心、不動念,不起心、不動念一般說這成佛了。在什麼時候?就在日常生活當中,從早到晚,六根接觸六塵境界不起心、不動念,他樣樣清楚,沒有執著、沒有分別、沒有起心動念,無有定法,是真的,不是假的,真功夫!大成就!跟諸佛如來走一條路,一個方向。所以一切不可取、不可說,非法也非非法,不准你起心動念,用這個態度跟佛學,聽佛講經說法,遵守佛的教誡去修行,成就快!


恭錄自淨土大經科註(第五五八集) 檔名:02-037-0558


2025年4月27日 星期日

真心念佛法門

 


1 六祖說得好,「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這是講真心,真心就是一心,一心裡面是什麼都沒有。


2 真心離念,真心沒有念。沒有念的念叫正念,有念的念叫妄念,或者叫妄想。千經萬論就說這個道理,八萬四千法門就是要達到恢復自己的清淨心,佛法就如此而已。


3 再跟諸位說,我們一切的災難都是妄想生出來的;如果心地清淨,什麼災難都沒有了。


4 清淨心是最吉祥之心,清淨心裡面能生智慧,清淨心能生萬法。所以佛教我們恢復清淨心,清淨心就是佛法,清淨心就是無上菩提,這就是佛法常講的玄理。


5 學佛一定要善巧,不懂善巧,你每天讀經,每天聽經,不能開智慧;不但不能開智慧,反而天天增長你的所知障,這麻煩大了。


6 會聽的人要怎麼聽?聽而無聽,無聽而聽,你就會開智慧了,那就是《金剛經》上佛教給我們的秘訣「不取於相,如如不動」。


7 不取相,不是不要相,譬如我們今天對著經本,這是相,我在這裡說,你們在那裡聽,是相,這個相接觸,接觸怎麼樣?不執著。


8 我看經,不著文字相,我聽講,不著言說相,心裡面不打妄想,什麼念頭都沒有。你聽經,「這段講得不錯,那個講得很好」,那就糟糕,你著了相。


9 你要是著了相,你永遠開不了悟,你是凡夫,你不會聽。真正會聽的人,高明!馬鳴菩薩的《大乘起信論》,教我們三個原則:不著言說相、不著文字相、不著心緣相。


10 我們無論是讀經、聽經,第一要「離言說相」,不能執著言語;第二要「離名字相」,不要執著這些名詞術語;第三要「離心緣相」,心裡面不要想這些道理。


11 這裡頭沒有道理,你才能夠體會,你只要起心動念就錯了,你一起心動念統統叫妄想。


12 不起念頭,就是《金剛經》上「不取於相,如如不動」,這叫真正修行,這叫真正用功。


13 一般人聽經不能開悟就是著了相,著了什麼?著了言說相、著了名字相、著了心緣相。


14 你要是把這個方法學會了,不但在講堂聽經如此,你待人接物、一切工作都如此,事情做得圓圓滿滿,心裡面清清淨淨,這是菩薩事業。


15 不是叫你什麼事都不做了,樣樣都做,樣樣清淨,樣樣不執著。所以,佛法不離世間法。世間法就是佛法,佛法跟世間法當中沒有界限的。


16 迷了,一切法就叫世間法,為什麼?墮在世間了。這個世間就是十法界,有過去、現在、未來,這是「世」,有一切界限,這是「界」。為什麼?起心動念,一切法就是世間法。


17 如果真的能做到不取於相、如如不動,一切法統統叫出世間法,沒有一法是世間法。由此可知,世出世間也就是在我們一念迷悟而已。


18 迷了,出世間就變成世間;悟了,世間就變成出世間。再跟諸位說,悟了,出世間也沒有了;世間法沒有了,哪裡還有出世間?


19 世間、出世間是二法,二法不是佛法。諸位好好去想這些道理,然後唸經才有趣味,念了會開悟。


20 你念得懂的,很好!念得不懂的,也好。不懂,那是因為你有障礙;不要去想懂,因為你一想又落在妄念上,這打妄想了。


21 如果你障礙沒有了,一念自然明白,不要去想就明白,這叫悟。所以悟,天天都有悟處,你沒想,這個事情明白了,這就是悟處。


22 怎樣才會開悟呢?心愈清淨愈會開悟,愈清淨悟的範圍愈廣大。凡是不能開悟,都是妄念太多,煩惱太重了。


23 煩惱跟妄想都是假的,真心裡頭沒有這個東西。真心是不生不滅,真心是本來清淨,與妄想煩惱決定不相干。這就證明真心裡面沒有煩惱、沒有妄念。


24 妄念與煩惱是從無明生起的,無明就是迷惑,從迷惑裡面變現出來的。迷,本身就不是真的,就是虛妄的。


25 曾國藩在《求闕齋筆記》裡面,給「誠」下了定義,「一念不生謂之誠」。我們一天到晚打妄想,一天到晚起心動念,哪有誠心!


26 誠心是真心,真心裡頭當然沒有妄念;有了妄念,這個心就不誠。有了妄念,誠心就變成妄心;誠心裡面不生妄念,妄心裡面當然起妄念。


27 我們起心動念一切造作,這是眾苦之因。所造的是具縛,所造的是分別業,迷了才幹這些事情,才有六道輪迴生死不斷。


28 權教二乘、外道、凡夫統統用阿賴耶裡面的「不覺義」,所以才迷惑顛倒。正如同《地藏經》所說的「起心動念無不是業」,因為他起心動念是依那個不覺的心。


29 我們一天到晚起念頭,念頭沒離開,換句話說,有念頭就是不覺。不覺而有起念,覺了就沒有念了。


30 你的念愈多就是迷得愈深,幾時沒有念頭就覺了。這就是覺迷的現象,我們一定要認識。


31 覺的相是心裡面沒有念頭,迷的相就是有念;不覺就有念,覺就沒有念。


32 學佛的大眾,每一位都是善根深厚,過去生中都親近過無量無邊諸佛如來。親近那麼多諸佛如來,現在還當凡夫,還是一塌糊塗!


33 大眾不能成就的原因在哪裡?就是他不懂得消歸自性,完全記言語、記文字,著了言說相、名字相,起心動念著了心緣相,沒有離念,所以不能成就。


34 今天把這個毛病真正明白了,痛改前非,這就叫改邪歸正。邪是什麼?有念!不覺而有其念,這是一切邪知見的大根大本。我們修行從根本修,治病從根本治,從這個地方下手。


35 成就與否、時間長短,完全操在自己,不在別人,與人、與境都沒關係,全在自己!佛法裡面稱為「無依道人」,真是名實相副,就看自己能不能把分別、執著、妄念捨掉。


36 六根接觸六塵境界才起心動念,阿彌陀佛!把那個妄念馬上壓下去,這是無量無邊的功德。所以念佛的名號就是修行,提醒你自己時時刻刻、在在處處、順境逆境都要覺而不迷。


37 當我們六根接觸六境的時候,眼見色,耳聞聲,心裡面才動一個念頭,這一動念就迷了。如果你有警覺心,才起念的時候,「南無阿彌陀佛」,你這個迷就打破了,與覺性就相應。


38 「南無阿彌陀佛」是梵語,它的意思是「皈依無量覺」。皈是回來,從迷那裡回來,回來要依靠什麼?依靠無量覺,我樣樣都要覺,樣樣都不迷。


39 在一切境界裡面,樣樣都如如不動、清清楚楚,不分別、不執著、不起心、不動念,這是覺性,這裡面具足圓滿的智慧,具足圓滿的德能。


40 念佛人要是不懂這個道理,把這句佛號當作唱歌來唱,那就是古人所說「喊破喉嚨也枉然」,為什麼?與你圓常大覺本體不相關。殊不知這一句名號,聲聲把自己圓常大覺喚醒,恢復過來。


41 這個佛號與自性相應,佛號就是自性。一句佛號念到底,這句佛號是無量覺。


42 覺心是如如不動的,覺相是清淨無染的;起心動念,著相著迷了,那都不是真心,那是迷心、是妄心。


43 真心裡面,六祖說得好:「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那是真心。心裡面才有一樣東西,都是妄心。


44 如何在二六時中常常保持著一念,這個很要緊。在境界裡面起心動念就是迷惑,一定要保持清醒,如如不動。


45 在日常生活當中,要能夠在起心動念之處,提起佛號,把念頭化解掉,這叫功夫得力。


46 你能夠保持你的清淨心,二六時中身心清淨,智慧增長。無論處什麼事情,你都比別人看得清楚,比別人高明,你念佛才會有受用。


47 起心動念是造業,心裡頭起一個善的念頭,你造了善業;起個惡念,你就造了惡業;惡業是障礙,善業也是障礙,障礙什麼?障礙我們的自性清淨心。


48 諸位要知道,業的種子在阿賴耶識裡面決定不會失掉,什麼時候因緣湊合,果報就現前,所以起心動念不能不謹慎,一切的造作不得不小心!



南無阿彌陀佛


本文來源:http://www.book853.com/show.aspx?id=2478&cid=159&page=67

感謝-`ღ´-



2025年4月12日 星期六

在那之前

 



小我相對絕對而言並不算聰明,

或許甚至是愚痴的。


所以在自己個人以為的對錯

其實已經可以簡化到:

歷來已成就的大聖人所說的為對,

而自己其他的以為則未必,甚至是錯。

只要落實大聖人所說的是正確;

其他則不是,

是小我的主張,

是無明的繁衍。


歷來許多志於聖道的行者、

想要跟真實接軌的心,

在那之前

多是透過各種努力、付出

以期能夠成就,

而只要願力堅定,

必不白費那些付出。

至於一路上的光景則是別有天地,

端看自己能否信仰到底。


在那之前,

有許多要做--根據大聖人的指引來做,

無非是斷惡修善並精進波羅蜜的努力。

其他該做的還是可以做,

也好好做,

然而不必帶著還有誰在做的認知。


當達彼岸,

真實的平等將無止盡的流露出,

一切自然無言。



你們這些懂得真相是什麼的人

  netti nett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