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19日 星期六

以為的無為



在自己,是一向避免且不喜歡一些消極與否閒言語的評論。依自己的理解,比較正確的說法會是:積極作為者或許消極於無為;積極無為者或許消極於作為。消極與否的評論只在乎自己的立場意欲而對立評價,可能忽略的往往是自己消極的面向。而人所以為的無為,其無量義可以是包涵一切積極、消極的動與不動的,甚至連一個人的官能所無法接收到的也都含括了......。

當一個人自滿的評論何者的消極,其實也只表示了一個小我的意欲如何而忽略了其他可能性。說自己並不了解也或許不想了解的話,這樣的人不管是誰,終有一天、某個時候,或許對自己之前所說的都不可能盡信甚至難以維持自心的正常。能夠包容與尊重其實沒有不好,以免陷入一類高並非高、明並非明的境地,耽誤別人也耽誤自己。

更清楚的說:如果自己深陷連兆分之一都不到的可能性而難以自拔或不願自拔,那可能忽略的是其他的可能性(1減兆分之一不到的可能性),而這樣的生命會是更好的嗎?答案也只見仁見智。



我思,故我在

那,無我呢?

一切都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因為我不掛網,所以回復訊息的時間不定! 若有疑問請善用搜尋框或Ctrl+F查找先,謝謝。

供養、施捨,會把我們帶到哪

  供養、施捨的內涵, 如能正確的了解, 則足以讓生命具備成熟的因緣。 供養、施捨,主要是為了讓自己能夠免除-- 免於受陷於物質現象而不受限。 又由於自己正確的付出, 自然受到諸外緣的幫助而能讓自己安然回轉到真正的自己的過程。 因對業力法能正確把持, 自然能一路安排小我不斷的回轉...